膠體金技術即免疫金標記技術,它以膠體金為標記物,利用特異性抗原抗體反應,通過帶顏色的膠體金顆粒來放大免疫反應系統(tǒng),使反應結果在固相載體上直接顯示出來,從而達到用于檢測待測樣品中的抗原或抗體的目的。該技術作為一種新的檢測方法具有敏感性高、特異性強、穩(wěn)定性好等優(yōu)點。其在醫(yī)學、動植物檢測等各研究發(fā)展。
膠體金技術是以膠體金作為示蹤標志物或顯色劑,應用于抗原抗體的一種新型的免疫標記技術。由于它不存在內(nèi)源酶干擾及放射性同位素污染等問題,且利用不同顆粒大小的膠體金還可以作雙重甚至多重標記,使定位 加 。因此已成為繼熒光素、酶、同位素及乳膠標記技術之后的一種新型標記技術。
膠體金是由氯金酸在還原劑如白磷、抗壞血酸、枸櫞酸鈉、靴酸等作用下,聚合成為特定大小的金顆粒,并由于靜電作用成為一種穩(wěn)定的膠體狀態(tài)。膠體金在弱堿環(huán)境下帶負電荷,可與蛋白質(zhì)分子的正電荷基團形成牢固的結合,由于這種結合是靜電結合,所以不影響蛋白質(zhì)的生物特性。膠體金除了與蛋白質(zhì)結合以外,還可以與許多其它生物大分子非共價結合,如葡萄球菌蛋白A、植物凝集素(PHA)、刀豆素A。(CanA)、免疫球蛋白、等。膠體金標記技術實質(zhì)上就是蛋白質(zhì)分子被吸附到膠體金顆粒表面的包被過程。因而在基礎研究和檢驗檢疫中成為非常有用的工具。免疫膠體金顆粒具有高電子的特性,在顯微鏡下金標蛋白結合處,可見黑褐色顆粒,當這些標記物在相應的配體處大量聚集時,肉眼可見紅色或粉紅色斑點,而可用于定性或半定量的免疫檢測。